中新经纬11月22日电,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何海林强调,中国将引导企业通过海外投资设厂、技术授权等方式,加强与海外企业的合作,助力构建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首先,何海林表示要积极推动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鼓励跨国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中试平台、生产基地,共同推动产业创新合作,提升国内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并引导他们与海外企业合作。此外,还通过搭建多种平台,促进中外中小企业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并融入全球大市场。例如,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举办19届,参展企业超过5.6万家,达成合同意向金额超过1万亿元。
其次,提高中国制造品牌的美誉度也是重要举措。通过提升机电产品的可靠性水平,支持中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制造业企业有序竞争,提升工业品的质量。同时,完善全球物流和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全球消费者的能力,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打造消费品名品方阵。2024年,中国已有72家企业进入世界品牌500强榜单,其中制造业企业达25家。
第三,中国将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和绿色贸易。研究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和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建设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跨境电子商务规则,拓展数字贸易的新空间。同时,加快节能降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对接国际碳足迹核算和碳交易的规则,引导新能源产品满足国外能源转型市场的需求,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和绿色贸易的发展。
最后,提升企业“出海”服务水平也是关键。指导中介组织提供有关国家政策法规、绿色认证、财会合规等服务,解决中小企业“出海”面临的能力不足、渠道信息不畅、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等问题。同时,联合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搭建平台,对接供需。截至今年11月,中国已举办近700场中小企业撮合对接会,帮助9万余家中外中小企业拓展市场。
何海林表示,未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坚持开放合作,加强政策协同,推动制造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实现互利共赢。这是中国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承诺,也是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