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知识网

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身份充值游戏频发背后:谁该承担责任?

,规定游戏公司仅可在周末固定时间向未成年人提供3小时服务,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该通知也被称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政策”。

然而,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心智发育尚不成熟,沉迷游戏、高额充值等触网乱象在未成年群体中尤为突出。多名家长表示,孩子对金钱没有什么感受,认为游戏充值是虚拟交易,所以他们对游戏充值行为很无感。

15岁学生在2个月充值游戏3.4万元,为何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频遭投诉?王军称,他今年7月16日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发现账户里少了几千块钱。查询支付记录后,才发现钱充值了一款网络游戏。王军提供的充值记录显示,今年6月29日至7月16日,游戏充值的记录共有20笔,共计充值近6000元。

陕西咸阳市的李阳对儿子充值游戏也感到无奈。他说,有时15岁的儿子说学校布置了作业,需要使用手机做题,自己才会把手机给他,但不知道他一直玩游戏,而且还拿家长的身份证注册账号。近2个月内,李阳的儿子在一款游戏中充值了34000元。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王军与游戏公司在申请退款上开启了一场近4个月的“拉锯战”。王军表示,游戏公司审核完证明材料后,表示可以退款,但只能退回4700元,还要等待两三个月。

游戏公司配有后续的保护未成年人机制,包括账号封停和退款申请服务,家长可以按要求走申请流程。然而,为什么审核会失灵呢?游戏公司表示,在填写身份信息时,如果填写的是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游戏内会匹配防沉迷机制。如果填写的是一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的话,平台无法识别是否为未成年人,游戏内也没有相应限制。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表示,审核机制未起到效果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平台的技术漏洞和监护人缺位是主要原因。一方面,网游防沉迷实名认证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人脸识别涉及敏感个人信息,游戏公司需要承担更为严格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出于业务合规和成本考虑,人脸识别更倾向于在涉及资金往来时采用。因此,不少未成年人会通过身份冒用、租号等方式绕过防沉迷机制。另一方面,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管义务,未能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机、支付账户及密码等信息,导致未成年人擅自进行游戏充值。

对于未成年人充值打赏引发纠纷案件频发的问题,该如何有效治理?一方面,监管机构需要持续督促游戏厂商、手机终端厂商、移动应用程序分发者等责任主体优化未成年人保护模式。另一方面,家长应当正视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培养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数字素养,不能为了图自己一时清闲,纵容孩子玩手机游戏。此外,对于家长不知道、不熟悉的“家长模式”等信息服务,游戏厂商、支付服务提供商不得在首次支付环节直接默认“免密支付”“刷脸支付”等服务模式。

(文中王军、李阳为化名)

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身份充值游戏频发背后:谁该承担责任?  -图1 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身份充值游戏频发背后:谁该承担责任?  -图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ntxgd.com/post/183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