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起,《法治日报》推出“依法治理低龄儿童沉迷网游问题”系列调查报道,揭露网络游戏乱象,推动行业治理。
“点这,和我一起探寻真相!”“2023超解压小游戏,不用下载就能玩!”“我试了464次,仍然找不到所有乌龟”……在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上,一些“不用下载轻松玩”的游戏正在吸引玩家的注意力,尤其是一些人物卡通、画面色彩艳丽、标题夸张怪诞的游戏,吸引了很多低龄儿童的目光。
近日,不少家长向《法治日报》记者反映,自家孩子总喜欢抱着手机玩游戏“不撒手”,甚至偷玩游戏、藏匿手机,家长们对此苦恼不已。这些网络小游戏通过链接或小程序即可进入游戏界面,不需要下载、注册,不需要密码、验证码,也不存在每周游戏3小时的限制等。
低龄儿童沉迷于网络游戏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实地调研发现,在农村经常能看到四五岁的儿童熟练操作手机游戏,甚至有中小学生玩游戏到凌晨两三点;每天手机游戏时间超过两小时的学生在不少班级能占50%以上;学生通过游戏群、组队“开黑”等形式形成同伴友谊,而其他同学想要参与其中就必须进入游戏世界,否则就会被排斥。
受访专家指出,小程序游戏往往通过色彩艳丽的卡通人物或者夸张怪诞的标题以及简单的赏罚机制,诱导低龄儿童沉迷其中。建议将小程序游戏纳入现有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监管范围内,同时加强技术监管,提升社交网络平台运营商的责任意识,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低龄儿童沉迷网游 与父母打“游击战”
王月(化名)的孩子曾因为工作原因偶尔独自在家,为了安全考虑,她给孩子准备了一部备用手机,结果孩子沉迷其中。后来,王月发现孩子不再通过App玩游戏,而开始沉迷于一些不需要下载、点开即玩、没有“青少年模式”的小游戏。
“这简直就是一场‘游击战’。”王月很无奈,因为这些游戏“无迹可寻”,不需要实名认证,孩子“随下随玩”。还有些游戏通过链接或小程序进入游戏界面,无需下载客户端、无需密码及验证码,即可进入游戏。这些游戏往往通过色彩艳丽的卡通人物或是夸张、怪诞、激发好奇心的标题吸引孩子,孩子比以前玩得更起劲了。
无需认证随时可玩 游戏广告中套广告
记者调查发现,在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上,存在大量“点击即可进入”的游戏。这些游戏普遍不需要实名认证、没有游戏时间限制,且普遍以广告为主要盈利方式。这些游戏还存在过度广告的情况,比如每日累计观看5个广告。此外,小程序游戏存在“广告套广告”现象,即在游戏过程中利用赠送游戏币的方式诱使用户观看其他游戏广告,让用户从一个游戏被另一个游戏所吸引。
记者体验了30款小程序游戏,其中27款没有游戏时间限制、不需要实名认证和登记、没有“青少年模式”。其中不到三分之一的游戏写着“适合12岁以上人群”或“适合8岁以上人群”,但除了此提醒外没有其他约束手段。
缺乏分层思考设计 对儿童约束力不强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姚金菊认为,此类小游戏的内容吸引人、形式容易被低龄儿童获得,且儿童对游戏存在群体认同心理,会导致游戏“成瘾”现象。对于此类小程序游戏未设置“青少年模式”的现象,姚金菊分析称,此类小游戏一般嵌套于网络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之中,通常以社交账号身份登录,因此很难有效判定使用对象是否为未成年人。
受访专家建议,应将小程序游戏纳入现有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监管范围内,并加强技术监管和平台运营商的责任意识。此外,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主体也需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