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知识网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学好世界语言,创造中国风格的国际动画大片

最近重温了几个短片,其中一部是1962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没头脑和不高兴》,观影体验非常愉悦,很适合在用餐时观看。这部动画中的角色“老虎”和“武松”的互动,直接打破了第四堵墙,引发观众的共鸣。

朋友问我:“吃饭看这个不是要喷饭?”实际上,中式的委婉含蓄,只让人会心一笑。观众在弹幕中纷纷表示致敬,如“爷青回”、“自信放光芒”等,也有评论指出音乐之绝和动画制作的用心。

还有1961年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以齐白石的水墨画为灵感,展现了故事中的纯洁与勇气。评论区中有观众留言:“动画里,小蝌蚪找到了妈妈,让我非常感动。现实里,国产动画片找错了方向,让我非常着急。”

中国动画的奠基人万籁鸣曾表示:“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须在自己民族传统土壤里生根。”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动画片,可以追溯到万氏兄弟在1926年创作的《大闹画室》,但今天已难以看到。他们的《铁扇公主》在1941年推出,已有了国际影响,启发了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北电中国动画研究院院长孙立军强调,学好世界语言,创造中国风格的国际动画大片。他认为“中国动画学派”有过辉煌,而且中国动画未来要更加精细化,要在多个学科领域进行准备,为不同阶段的人们提供精神食粮。

孙立军还分析了当下动画产业的挑战与机遇,他提到,人工智能“不可逆”,为中国动画带来了机遇。人工智能时代带来了技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让中国动画有机会在“智能影像时代”找到新的表达方式。

他认为,中国动画应该找到“中国动画学派”的精神,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并与世界文化相互观照。同时,服务大众、服务人民,而不是简单服务商业。

孙立军还表示,中国动画要坚守对本时代、本民族艺术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同时要培养对中国审美敏锐且精准的“判断力”。既要让人工智能“为我所用”,又要谨防成为其“吹鼓手”,对技术的发展保持审慎的乐观。

现在,孙立军正在同时拍摄5部长片和短片,这在没有AI的时代是无法想象的。他相信,在“智能影像时代”,这是中国动画的机遇。当然,挑战也存在,如如何使AI大数据库中有中国的方案,这是当下最难攻克的问题。

结语

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需要我们在技术与人文的交融中,找到新的表达方式,既要坚守民族文化的根,又要学会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只有这样,中国动画才能在全球化的舞台上续写新的辉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ntxgd.com/post/180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