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鱼获多,打窝是关键。不论是自然水域、黑坑还是池钓,打窝对钓鱼人来说都是影响渔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水广鱼稀的自然水域野钓,窝料的诱鱼效果尤为重要。然而,在钓鱼圈中,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盲目打窝、无目的地打窝,不分析、不考察,就一顿猛打。钓友们往往认为收获好是因为窝料对路、诱鱼效果好,而收获不佳则是因为窝料味型不对、鱼不喜欢吃。可是,为何越打越没有鱼呢?
其实,造成你窝内没鱼的原因,并非仅仅是你的窝料味型不对口、诱不到鱼。很可能是因为你在打窝过程中不讲究方式方法。窝料诱鱼追求的是质量而非单一的窝量。不注意、不分析,即使有鱼也难以钓到。
打窝并不是随意撒窝。打窝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长杆打窝器定点打窝、饵勺远近距离打窝、打窝船定点打窝、手抛窝等。其中,手抛窝和饵勺打窝使用最为广泛,因为它们便捷方便。然而,这两种打窝方式也最难控制,没有长时间的打窝经验很难做到精准投放。大多数钓友采用以上两种打窝方式都会造成窝料不集中,导致钓点窝料过于分散,鱼不聚窝。
在打窝时,要考虑到投入点与钓点的距离偏差问题。因此,建议钓友们使用面粉、玉米粉搅拌后,收拢成团,用铅皮带窝的方式进行定点投放,这样既能缩小窝料的分散面,还能减少手抛窝造成的异响,更容易聚鱼。随着秋天的深入,许多钓友开始使用酒米类的小颗粒进行打窝。小米比较轻,无论是手抛还是饵勺都可能出现到不了钓点且分散严重的情况。因此,可以使用长杆配合打窝器定点打窝或比例掺入饵料中进行诱钓结合的钓法。如果觉得这些方式繁琐,也可以使用卫生纸包裹进行手抛窝,卫生纸遇水即化,可以准确到达窝点,前提是手要足够准确,不要打歪了。
打窝还要考虑窝料的时效性。时效性是窝料的一大特征,因为制作过程、原材料及味型的不同,导致诱鱼的生效时间也各不相同。窝料按照诱鱼的生效时间、雾化状态及物理状态分为三类:雾化性粉状窝料、雾化性颗粒窝料及非雾化颗粒窝料。即使是同类的窝料,因为状态和味型的区别,生效时间也会有很大差异。例如,天然风干的老玉米和发酵过的老谭玉米,发酵后的老谭因为带有天然的酵香,在水下具有很强的穿透效果,一到两个小时就会诱鱼进窝,而风干的老玉米则需要2-3天的时间才能把鱼诱过来。
窝料在钓鱼过程中有三个目的:诱鱼、聚鱼、留鱼。然而,许多钓友在钓鱼过程中只认第一次的使用情况,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考虑。到了时间发现浮漂没有动作,就开始着急,认为窝料不起作用,开始更换其他味型的窝料进行补窝。殊不知,很有可能是大鱼进窝只是还没找到你饵料的位置,或者是因为天气变化导致窝料发窝产生了延迟。中途更换窝料的味型,只会让原有的窝点发窝更慢甚至死窝。窝料和饵料的使用都要注意味型的统一性。中途更换窝料味型会造成窝点味型不统一,导致窝点的味型混杂。鱼主要是通过嗅觉进行辨别食物,当味型复杂时,它们的危险意识会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觅食,从而造成死窝。
正常的做法应该是先通过逗钓的方式确认下窝内情况,是不是存在有鱼但是没吃饵的情况,其次根据天气的变化分析窝料的发窝时间会不会延迟,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的秋季,白天半小时就会有鱼进窝,到了晚上可能需要1-2个小时的时间。
打窝并不是靠窝量制胜,关键的是方式方法要掌握。要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和操作熟练程度选择不同的打窝方式,根据鱼情、水情、天气变化等条件分析窝料的发窝时间。要记得,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的窝料诱鱼效果不好,很有可能是它还没有生效。最后强调,万不可在作钓过程中更换或着急补窝,那样只会让你更难钓到鱼。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一个酷爱野钓的江湖少侠【垂钓大咖】,欢迎大家评论、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