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择居,多喜山南水北之“阳”,寓意温暖舒适。于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城市便如沈阳、辽阳、朝阳,在辽宁省的14个地级市中,如明珠般闪耀着文化光辉,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蕴。
沈阳,东北平原南端的一颗璀璨明珠,北依长白山,南临渤海之滨,自古以来便是东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它三山环抱,三水绕城,宛如形胜之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沈阳儿女。浑河,沈阳的母亲河,她不仅哺育着沈阳,更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灵性与生命力。
曾有人言“东陲无文”,以为东北地区文化荒漠。然而,沈阳这座位于中原与东北的交汇之地的城市,却是一座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漫长的历史岁月,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徜徉于沈阳街头,仿佛一脚踏入了历史的长河。
400年的沈阳:“一宫两陵”展现盛京昔日风采
沈阳旧称盛京,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其重要性仅次于北京。沈阳故宫、清昭陵和清福陵,这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地,便是盛京辉煌历史的见证。沈阳故宫,虽然面积仅是北京故宫的十二分之一,但依旧散发着皇家宫殿的威严与美丽,是中国仅存的保存完好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
清福陵和清昭陵,分别是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以及清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合葬陵寝。这两处陵墓,既是皇权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体现了满汉文化的交融。
沈阳,这座“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城市,其历史底蕴与古城风采,令人叹为观止。
2300年的沈阳:方城、候城开启沈阳建城史
在沈阳,老人们常说,真正的沈阳城是原沈阳故宫外围被高大城墙包围的区域,这里才是沈阳的“城里”,城墙外面只能算是沈阳的外城。沈阳方城由东顺城街、西顺城街,北顺城路、南顺城路合围而成,这些以“顺城”命名的街路,诉说着沈阳古城的历史。
沈阳方城的雏形是辽金时期的围子城,历经朝代更替,在明朝由土城变为砖城。天聪五年(1631),清太宗皇太极对沈阳城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近400年后的今天,沈阳方城仍保留着皇太极时期规划的街道布局和城市容貌。
然而,沈阳的历史,还可追溯到更早的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公元前300年,燕将秦开北征东胡,在这里建立了候城,为军事属性的城池,为后来各朝代的沈阳城奠定了基础。
自候城起,沈阳开启了长达2300年的城市故事。
7200年的沈阳:新乐遗址揭秘沈阳历史源头
从候城一路向北,穿越半个沈阳城,就能看到一座承载着沈阳7000多年记忆,被称为沈阳历史源头的博物馆——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
新乐遗址位于沈阳北部的黄土台地上,7200年前,新乐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史前文明。新乐遗址的发现,将沈阳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追溯到了7200年。
7200年前,新乐先民已懂得稼穑之法,是中国北方农业最早的源头之一;7200年前,新乐人已开始烧煤取暖,雕琢精美的煤精制品,将中国的用煤史前推了5000年;新乐先民还使用石制的斧、凿、磨盘、磨棒,制作精细的细石器,在陶制的直筒罐、高足钵和斜口器上装饰各种精美的压印纹,还有工艺水平更高的玉器、木雕艺术品……
新乐遗址最神秘的文物是木雕鸟纹权杖。1978年,考古人员在新乐遗址二号房址发现了这件国家一级文物、中国最早的木雕。这件木雕艺术品在地下保留7000多年未经扰动才得以保存,它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现存最早的木雕,也是中国新石器考古中极为罕见的珍品。有学者指出,这件木雕是当年部落首领手中的权杖,是他号令部众、指点江山的威权凭证,更成为后世许多北方民族鸟图腾崇拜的源头。
如今,以木雕鸟纹权杖为原型的太阳鸟雕塑仍矗立在沈阳新乐遗址内,静静述说这座城市的古老历史。而沈阳,这座承载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早已在几千年的岁月长河中,从边陲小县变为一国之都,从战争年代的“英雄之城”变为新中国的“东方鲁尔”,再到如今的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它,正向着更高的目标,向阳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