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1月25日电(记者刘振坤)在河南省许昌市,有一个名叫灵井的小镇,被誉为“中国假发之都”。这里汇集了4000多家发制品企业,全球每10顶假发中,有6顶产自这里。
这个小镇,不仅解决了人们的“秃然”烦恼,还成为了当地“‘发’家致富”的“美丽经济”:以灵井镇为“圆心”的许昌市,假发从业人员超过30万,市场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包含工艺发、女装假发、男装发块等6大类3000多个品种,年进出口总值超200亿元,是全球最大的发制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
从“货郎担儿吆喝声”到“假发生意遍全球”
灵井镇的假发生意,始于戏台道具。据《许昌县志》记载,早在明朝嘉靖年间,灵井人就走街串巷,收集真人头发,用于制作戏台上生末净旦丑的胡须、假发。
早期的灵井人,一副货郎担儿走天下,收头发、制头发、卖头发,养家糊口。20世纪初,许昌市灵井镇泉店村一位村民,和外国来华的商人合伙开办了一家发庄,将国内收购的头发,加工成假发销往海外,很快成了畅销品。慢慢地,从泉店村到灵井镇,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发制品行业。
从灵井镇出发,走进许昌市,走向中原大地,走向五洲四海……灵井镇的假发,从“货郎担儿吆喝声”,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迅速“假发生意遍全球”。到20世纪90年代,灵井镇就成了全国最大的假发原材料集散地。
把“假发”生意做成了上市公司
1989年,灵井镇小宫村青年农民郑有全,筹资30万元,带领30多位农民创办了毛发工艺厂,专门从事人发购销和粗加工。他意识到收头发、做档发,终究是为下游“做嫁衣”,利润的大头都被成品商赚走了。于是,他攻克了设备、技术等诸多难题,掌握了从档发、色发到工艺发的一整套技术,将“头顶生意”走上了“高端路”。
1993年,许昌县发制品总厂与美国一家企业合资,组建了股份公司。公司“借船出海”,产品直销美国,实现了向国际化公司的跨越。2003年,这家股份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发制品第一股。
“发”家致富搭上跨境电商快车
如今,假发已不仅仅是对“秃然”烦恼的解决,更是成为了时尚配饰,满足人们对百变造型的追求。在国内社交平台上,与假发相关的网络话题备受年轻人追捧。
在许昌市,从事跨境电商的发制品企业已有3000多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灵井镇泉店村已经变迁多次,但他们对“‘发’家致富”的初心始终不变。美丽别人,成就自己,许昌人对“美”好生活越“发”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