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凌晨,网友@小小沼泽酱 在微博发文称,她的妈妈姓刘,是河南新郑市三中的一名历史教师。10月28日,刘老师上完网课后,独自倒在了家里,两天后被发现并确认因心梗去世。
11月2日早上,刘老师的遗体被火化。
11月2日17时,新郑市教育局发布情况通报:
10月28日,新郑市第三中学教师刘韩博在家上完网课后意外离世。新郑市教育局深感惋惜和痛心,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成立善后工作专班,目前经公安机关调查反馈,排除刑事案件可能。
同时该教育局表示,针对网传刘韩博老师遭遇网暴事件,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调查结果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我是入侵网课的人之一,朋友说骂人就有钱拿,我才进去的。”11月3日13时,有网友发文自爆称是刘女士“网课爆破”的参与者,“我只是开玩笑骂了几句,没想到会死人。”
尽管目前还没有查证这些“爆破手”们的身份,但从网传截图看,不少参与“网课爆破”的“爆破手”对事件性质的严重性并没有清晰的认知,对教师职业也缺乏相应的尊重,这些都变相表明多数是一些未成年人或学历较低的人群在参与“网课爆破”。
因为疫情原因,这几年“网课”频次增加,个别网课参与者泄露网课会议号和密码,随后有专门的“组织者”下达“爆破”令:在固定的时间集合“爆破”网课,通过强行霸屏、刷屏骚扰信息,乃至辱骂师生、播放不雅淫秽视频等极端方式,恶意扰乱教学秩序。
在网课爆破群里,群成员们把这种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叫做“爆破”,把自己称为“爆破手”。一次活动多则七八人,少则两三人。
“网课爆破”甚至出现了“专业团队”,公开在社交平台上打广告。相关广告会明文写出:常见的网课平台皆可爆破,诬陷、表白等需求皆可满足。(所谓诬陷,其手段包括:“爆破手”自称是某某某、某某家长,栽赃其他学生)
有组织的网络暴力活动,曾一度在网络上掀起阵阵“血色狂欢”。早些年,某平台曾出现过名为“爆吧”的网络暴力活动,一群网友有组织、有预谋地对某个帖子进行集中言语攻击。随后,不法分子们转换阵地到了网课平台,扰乱网络秩序。
今年9月,“网课爆破”在网络上一度成为“流行”。9月5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学生上网课时,遭陌生人恶意“入侵”,他们纷纷开麦放歌,刷屏“老师我爱你”。
最初,闯入的是满屏的流行语。部分学生出于“好玩”的意图,对外公布课堂直播的会议室编号。但这也引来了不怀好意的人士,“爆破”越发没有底线。各种侮辱、谩骂、涉黄信息刷频,甚至开麦、霸屏,整个网课变得乌烟瘴气。
有法律专业人士指出,“爆破手”扰乱学校(事业单位)秩序,致使教学不能正常进行,即使尚未造成严重损失,也已经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爆破手”的过激行为,更是触犯多项法律条文。如利用信息网络辱骂特定个人,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承担相应行政责任,情节严重可能构成《刑法》的侮辱罪,将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在未成年人学生的课堂“刷屏”淫秽视频文件,或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并依规从重处罚。
悲剧的发生令人痛心,由此进入公众视野的新型网暴更让人愤慨。“网课爆破”不亚于流氓光天化日之下闯入学校课堂肆意破坏。
疫情之下,上网课本属无奈之举,要做到线下那样的教学效果,并不容易。
竟然还有孩子公然无视法律,对于初三、高三课堂,还扬言“考不上更有意思”,这重点已经不是愿不愿意读书的问题了,是孩子的本质就是坏。
在“网课爆破”事件中,令人震惊的不只是未成年犯罪与网络暴力,更是“学生”在课堂上“逼死”老师,这件事情,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尊师重道”的人伦。让学生拿起“刀”,对着本应尊重的老师捅下去,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教育行业发展迅速,孩子们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参与网暴的这些孩子真的只是“叛逆期”?我们的法规是不是太“纵容”他们了?
没有是非善恶之分的孩子,家长想想会不会很后怕?因为我们不知道将来孩子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
我们的孩子可以成绩不那么好,不那么优秀,但是一定要懂得是非善恶,有正确的道德观,这样以后的人生才不会误入歧途,才有资格谈成功。
“网课爆破”既有这一特质,互联网的无限性、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又让其衍生出了新特征——不仅方便了这群流氓组织起来,且让其更加肆无忌惮。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图个乐”不是寻衅滋事的理由。
网暴一直是互联网发展的恶疾。得益于近些年的重拳治理,传统网暴有所减少,但如“网课爆破”这样的新情况频发,相关管理人员也更应该做好相关的法律知识、法治观念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所有人都清晰地意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才能真正预防下一次的“爆破”。
舌虽无骨,亦能杀人。网暴必须严惩,特别是“网课爆破”刻意挑拨放大着青少年心中的恶,更要及时亮剑。这是对公平正义的维护,也是对一代人的成长负责。